前不久,北京20多家饮品公司发起“自带杯行动”倡议,消费者自带可循环使用的杯子购买咖啡、奶茶等可享乐2元到5元的减价优惠。但这样的环保举措反响者不多,一些知名咖啡店自带杯消费者数量甚至不足1%。
记者观察显现,如今商场平时使用的一次性塑料杯多为不能降解材质,消耗量持续投入的同时,末端回收体系却没有跟上。
咖啡店里自带杯消费者难寻近日,记者来到亦庄大族广场的星巴克咖啡。在记者停留的2个小时内,这家店共售出了42杯饮品,没有一位顾客使用自带杯。
在星巴克,消费者自带杯可减4元。据北京咖啡行业协会介绍,北京已有21家饮品企业的1100多家门店推出类似优惠活动,但效应的消费者有限。
“今年1月到7月,我们北京门店自带杯的订单数只有6000多杯,占比不到1%。”太平洋咖啡北京公司营运部小区经理杨爱连告诉记者。以开设在国贸某写字楼内的门店为例,自带杯顾客曾经算多的了,但出售占比也只有2%。
这种情况在游客居多的东四self咖啡店更明显。“平时100位客人里都不一定能有一位是自带杯。”门店负责人有些遗憾:一杯咖啡的利润不高,能减价几块钱早已是很大力度,仍旧没能带动更多人行动起来。恩托托咖啡馆也有类似困扰,推出优惠两个多月来,自带杯只有10单左右。
为什么消费者不愿意使用自带杯?“出门逛街顺手买杯咖啡,难道我还特意在包里装个水杯?”几乎每次逛街都要买咖啡的市民徐女士觉得,即使有优惠,但自带杯不方便。这也是很多消费者放弃自带杯的配合原因。此外,消费者喝咖啡、奶茶越来越仰赖外卖或线上下单也让自带杯习惯很难形成。
商家图省事不爱用可循环杯如果说一次性塑料杯是为了方便携带,那么商家对于到店消费的顾客是否更倾向于供应可循环使用的玻璃杯或瓷杯?
中午1点多,东直门来福士MANNER咖啡店集中了不少午后休息的顾客。记者留心到,在店内饮用的41位顾客无一使用可循环使用杯具。店员解释,该门店并不供应玻璃杯、瓷杯,只供应一次性塑料杯或纸杯。
长楹天街的皮爷咖啡店内虽说有瓷杯、玻璃杯,但重大提供给购买热饮的顾客,冷饮绝大部分使用一次性塑料杯。因此,店内39位顾客中仅有9位使用可循环使用的杯子。
商家这样操作主假如图方便。一位咖啡店负责人解释,玻璃杯、瓷杯需要清洗,浪费时间和人力,顾客对洁净程度也比较谴责,对于普遍海量量出售咖啡的门店而言,一次性塑料杯更方便。
还有一些饮品店的“自带杯”选项形同虚设。记者在长楹天街的瑞幸咖啡看到,源于都是线上点单,店员统一使用塑料杯盛装咖啡。当记者咨询能否使用自己的杯子盛装咖啡时,店员尽管回答“可以”,但也需要先用一次性塑料杯做好,再倒入顾客自身的杯子。肖似的情况也发生在肯德基东四大街店。
根据国家发改委等部门2023年宣布的《关于慢慢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和北京等地“限塑令”,建成区、景区景点的餐饮堂食服务阻碍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但对于饮品店使用的不能降解一次性塑料杯应该禁限和替代,并没有进一步明确。
“商家们觉得既方便、又便宜,因此对一次性塑料产品有倚赖。”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周晋峰建议,应当在执行层面加强对商家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硬约束。
一次性塑料杯回收无门这些一次性塑料杯最终去哪了?记者走访多家
废品回收站发现,盛装过饮品的一次性塑料杯无人回收。
“一次性塑料杯沾染了饮品残留,需要清洗,回收成本较高;塑料杯重量轻薄,价值比较低。”垃圾分类领域专家毛达说,这种一次性塑料杯,回收再利用的价值不明确。
记者了解到,饮品店今朝使用的一次性塑料杯大多采用不能降解的PET材质,对环境负面效用较大。“这种杯子自然降解非常麻烦,与其他垃圾相通被填埋,给土壤带来长期损害。”周晋峰说,塑料微粒还会进入河流、海洋,给鸟类、海洋生物都带来极大伤害。
面对塑料杯消耗量呈指数级增长,源头减量是当务之急。清华大学、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思索员陈源介绍,有些国家推行“押金制”塑料回收,消费者在购买饮品时需要支付押金给售卖商,流通商也需要向生产商支付押金,使用后退回杯子再赎回押金,明确回收渠道的同时也鼓励消费者和商家使用可循环杯具。